54年一农妇来到青岛,点名要见一开国上将:我是他25年未见的妻子_伍道_杨至成_朱德

夏日半岛官方下载
你的位置:夏日半岛官方下载 > 新闻动态 > 54年一农妇来到青岛,点名要见一开国上将:我是他25年未见的妻子_伍道_杨至成_朱德
54年一农妇来到青岛,点名要见一开国上将:我是他25年未见的妻子_伍道_杨至成_朱德
发布日期:2025-07-07 00:43    点击次数:172

1954年,一位年近45岁的湖南农村妇女乘火车来到青岛。刚一走下火车,她便迫不及待地开始打听青岛空军疗养院的具体位置,根本没有时间休息。经过一番周折,这位妇女终于找到了疗养院。因对当地不熟悉,她站在院门口来回张望。这时,值班的空军同志注意到了她,好奇地问道:“同志,请问你有什么事?是来找人的吗?”

“我叫伍道清……我想见杨至成将军,我是他二十五年未见的妻子……”她声音有些哽咽,急切地回答。

值班同志迅速将此情况报告给杨至成将军的秘书。得知消息后,杨至成将军心头一震,立刻对秘书说:“我要见她。”

那么,伍道清究竟是谁?她和开国上将杨至成之间又有怎样的故事呢?这一切要从二十六年前,伍道清与杨至成初次相遇的那个冬天讲起……

1928年1月底,杨至成随朱德总司令失败的南昌起义部队转移到湖南宜章县,发起湘南起义,宣布成立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一师。朱德任师长,杨至成为副官长。革命的火焰迅速蔓延到附近的郴州和耒阳等地,广大群众纷纷响应,几个县先后建立了工农政府。此时,耒阳县有一批来自衡阳市省立第三女子师范学校的女学生,包括伍若兰和伍道清,她们也加入了革命队伍。

展开剩余85%

伍若兰和伍道清不仅是校友,还是同村同姓的好友。参军后,她们一起承担起宣传工作。一天,伍道清和几位同学贴完标语回程时,看到两个军人在一面很高的墙上刷写石灰标语。写字的军人手够不到石灰桶,拿桶的却扶不了梯子。眼见两人苦恼,伍道清主动上前扶稳了梯子。

拿桶的军人见状,开心地喊道:“杨副官,梯子扶好了,你安心写!”

杨副官写完字后下梯,才发现扶梯的竟是一位女学生,连忙感谢道:“谢谢你,同志。”

伍道清微笑着问:“你们是朱德部下吗?”

拿桶的军人抢先答道:“是的,他是杨至成,司令部副官。”

“我叫伍道清,刚参加革命,”她一边介绍自己,一边介绍同行的同学谷芝英:“我们刚在西正街贴完标语,路过这里。”

她和杨至成简单交谈后便匆匆离开。伍道清清秀的脸庞、甜美的酒窝和洪亮的嗓音,让杨至成印象深刻;而杨至成晒黑却依旧俊朗的面容,也深深吸引了伍道清。

不久,伍道清正式加入红军,和伍若兰等人被调到工农革命军第一师从事宣传。后来部队转战井冈山,医护人员紧缺,她被派去学习医务。凭借较高的文化水平和聪明才智,她很快成为医务管理所护理骨干。

一天,刚吃过饭的伍道清赶往医务所,一进门就被告知有位重伤员需要她特别照顾。跟随医护人员赶到特护室,她惊讶地发现伤者正是杨至成。她心跳加速,紧张地协助医生展开救治。经过一个多小时的紧张手术,医生成功取出了杨至成身上的三颗子弹。

手术结束后,伍道清顾不上休息,急切询问:“他怎么受伤的?”

医护人员回答:“他是在七溪岭战斗中负伤,作战异常勇敢,肉搏中杀死了六七个敌人。被敌人偷袭负伤,幸亏伍若兰及时救他,目前暂时没有生命危险。”

听到这话,伍道清心头稍安。当天,她守候在杨至成床边,期待着他醒来的那一刻能看到自己。

第二天中午,杨至成终于苏醒,眼睛一睁,首先看到的便是伍道清满含悲喜的面容。那一刻,他脸色苍白,却露出一丝难得的笑意。

接下来日子里,伍道清每天细心清洗伤口,敷药,还帮杨至成按摩双腿,悉心照料。

一天晚上,她端着一碗热气腾腾的鸡汤走到病床前。杨至成本以为是米汤,闻到鸡汤香味不禁皱眉:“这哪里来的?我们不能打扰群众。”

当时井冈山粮食极度匮乏,战士们连分到的果蔬都有限,更别说肉汤了。伍道清理解纪律,急忙解释:“这是从老百姓家买来的,你失血多了,要补补身子。”

“清妹子,你真好。”杨至成感动地说道。

尽管战斗频繁,两人没时间甜言蜜语,但心里彼此牵挂。伍若兰察觉他们的感情,主动向朱德汇报。朱德笑言:“你在战场上冲锋陷阵,感情事上何必害羞?不追的话,媳妇可能就被别人抢走了!”

一个月明星朗的晚上,杨至成在朱德和伍若兰的帮助下,向伍道清表白:“伍道清同志,我喜欢你,你愿意接受我吗?”

伍道清脸红,低头良久,终于点头:“我愿意。”

1928年9月,在朱德和伍若兰夫妇的关怀下,24岁的杨至成和19岁的伍道清结为夫妻。

井冈山虽艰苦,但生活中依然有甜蜜时光。

婚后两个月,伍道清告诉杨至成怀孕的消息。杨先是喜上眉梢,随即愁云满面。战乱频仍,孩子无疑是负担,但夫妻心意相通。

1929年初,国民党军发动第三次“围剿”,井冈山炮声隆隆,战云密布。毛主席主持前委会议,决定朱德、毛泽东率红四军主力外出打击敌人,牵制敌军,红五军彭德怀、滕代远守卫井冈山。

杨至成作为红四军副官处长,随军转移。怀孕的伍道清因行动不便,被留在井冈山。留下的还有医院、工厂、家属和伤员。前委预期主力打败敌人后迅速返回。

杨至成安慰伍道清:“不会分离太久,你看我们一再粉碎敌人‘围剿’了。”

伍道清虽不舍,但明白组织利益至上,点头同意。

1月14日,杨随红四军南下,夫妻依依惜别。伍道清叮嘱:“你一定要照顾好自己。”

然而红四军出师不利,杨负伤,战局多次失利,伍若兰被俘杀害,年仅23岁。

红军转向闽西长汀,杨时刻牵挂着妻子,但无通讯,杳无音信。

1929年4月,红四、红五军在瑞金会师。杨至成仍未找到伍道清,忧心忡忡。后来得知,红四军离开后敌军进攻井冈山,彭德怀率数百人奋战三天三夜,伤员和家属被俘,遭敌人残杀。

得知此惨剧,杨至成泪流满面,久久难以平复。

红军再次夺回井冈山后,他多次打听伍道清消息,始终无果,但未曾放弃。

1938年,杨因病休养,毛主席派他去苏联伏龙芝军事学院疗养学习,八年里,他对伍道清和未见过的孩子思念如潮。

1946年归国,任东北民主联军总后勤部政委,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中承担后勤保障,同时组建新家庭。

虽身居高位,杨始终无法忘记伍道清——她不仅是妻子、战友,更是井冈山时救他一命的恩人,也是他孩子的母亲。

他多次寻找伍道清下落,但徒劳无功,逐渐认为终生难再相见,或许她已离世。正当他几乎放弃时,命运却迎来转机……

1954年8月,杨至成任中南军区第一副参谋长兼后勤部长,

发布于:天津市